[作者:超级管理员 ; 来源:本站; 时间:2023-04-23; 阅读:925次]
在申请国外顶尖艺术院校时,惊艳的作品集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。
作品集是申请者与招生官彼此沟通的媒介,一份成熟的作品集,要体现学生谦卑的态度,要勇于尝试各种画法,要体现学生对自我、对社会的思考与认识。
看过作品集,这个人的形象应该是立体鲜明的,而不是泯然众人的状态。
一般情况下,作品集所需创作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不等,在此过程中要调整思维、确定主题、做好调研、发散思维、材料试验,做出成品。
其中极有可能产生新的灵感,有无数的变数,一个项目一个月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也很多见。
在这个折磨人的过程中,学生的主题选取能力、宏观掌控能力、排版水平、细节处理能力、逻辑思维会不知不觉有一个飞跃。
然而,许多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以数学、历史等传统学科为主,且安排细密,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消耗在提高GPA、考标化上,只能抽出两三个月的时间去作品集机构高强度集训,最后拿到一份趋向模板化的作品集。
如此短的时间,机构老师来不及讲解艺术哲学、艺术史等知识,而这些知识如同地基,不但可以奠定学生的艺术价值观,还可以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,增加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。缺失了基础知识,就如同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,难以长久发展。
同时,短时间内技法的练习也难以见到成效。技法是设计的基础,也是学生表现自我的工具。
不同的画法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和想象力,这是国外招生官非常看重的东西。技法的练习需要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,一对一的指导与开发。
最后,最重要的是在作品集的制作上,这种高效率的模板化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的思想和特质。在审核作品集时,时常会有考官翻着翻着作品集,冒出一句:“Portfolio school ?” 然后合上这本可能仅仅用时2个月便创作完成的“模版化教学产品”。
究其根源,这是国内外两套培养模式的矛盾。
国外高中,从美术画室等硬件设置,到课程设置、师资配置等软件力量,都在支持艺术生追梦顶尖艺术院校。
从课程设置而言,除了常规的数学、语文等课程,还开设造型/色彩/设计软件等课程,教师悉心指导,课程结束后产出一份成熟的作品集系列。
川中博雅国际升学中心,不但配置了标准的美术画室,而且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也向艺术生倾斜,教师会详细讲解艺术哲学、艺术史等知识为学生打好基础,也会一对一针对教学,帮助学生提高技法。
同时,循序渐进的艺术课程设置,使得学生在结课时就会产出一份成熟的作品集,不必再去寻求外部作品集机构的帮助。
5月7日13:30—17:00,我校艺术设计总监Mason.Zhang将为各位学生和家长缕清作品集制作的核心注意事项,梳理在制作作品集过程中极易踩到的“坑”及规避方法,并为学生带来一场趣味十足的抽象表现创作工坊课。
感兴趣的家长和学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参与活动。